?
提供最新最快的基因农业新闻。
生物技术前沿一周纵览(2018年6月8日)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自私基因系统控制水稻杂种不育性状,并影响稻种基因组的分化。这一研究成果有望解决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低的难题。
2018年6月8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杂志报导自私基因系统控制水稻杂种不育,并影响稻种基因组分化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完成该项研究,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大力支持。
2018年6月5日,Nature Review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国际水稻研究所Rod A. Wing教授与纽约大学Michael D. Purugganan教授共同完成的题为“The rice genome revolution: f...
高温胁迫可引起雄性不育,最终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DNA甲基化调控植物发育和胁迫反应中的一系列过程,但其在高温胁迫下雄性不育的作用仍然未知。
稻属含有两个栽培种,即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和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 Steud.)。亚洲栽培稻起源于亚洲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而非洲栽培稻起源于非洲的短舌野生稻(Oryza barthii)。与亚洲栽培稻相比,非洲栽...
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首次通过田间试验证实,利用基因技术增加植物叶片中一种天然蛋白质的产量,能显著促进植物生长,有望成为农作物增产新方法。
生物技术前沿一周纵览(2018年6月1日)
单碱基编辑技术(Base editor)是基于CRISPR系统的新型靶基因定点修饰技术,它不需要产生DNA双链断裂(DSB)及DNA模板就可以对基因组特定碱基进行高效的替换。单碱基编辑技术可以应用于通过精确改变单个碱基实现关键氨基酸的改变,可以通过引入终止密码子实现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还...
2020-07-06 22:12